爱书阁>穿越小说>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第236章 朕不求他们

第236章 朕不求他们

  孟忠厚见郑绅阴沉着脸不说话,便拿起了几份口供,说道:

  “你跟黎确勾连,串通几个禁军将领准备起兵软禁皇帝,黎确和几个禁军将领都已经认罪,这是他们的供述。你还想狡辩?”

  郑绅如一摊烂泥似的瘫在了椅子上。

  他一把年纪却是最怕死的,他一下子跪在地上,给孟忠厚磕头,汗如雨下:“孟大人,求求你帮我指一条明路,怎么才能保住我的老命?”

  孟忠厚说道:“你如果想靠你是官家的外公就能够免死,想都别想。”

  郑绅也连连点头,他当然知道在谋反这种罪面前,即便是皇帝的亲戚也是没有特权赦免的,而且皇帝对谋反的亲戚下手更狠,斩草不除根,必有后患。

  郑绅赶紧磕头:“那我该如何才能保住老命?”

  “首先把你的罪行全部交代清楚,一个不落,要是避重就轻,还想侥幸,那官家会非常失望,你知道官家失望的结果会是什么?”

  郑绅连连点头:“我知道,我一定如实供述,一件件全都交代出来。”

  “光是交代罪行是不够的,因为你的罪行极其严重,你有多少脑袋都给你砍下来了,你要想保住脑袋就只有一条,立功。”

  “立功?怎么立啊?我又不会行军作战。”

  孟忠厚苦笑,就这脑袋居然还收敛了这么多钱财,没办法,谁让你家有一个好女儿当了太上皇后。

  孟忠厚只好指点他:“让你立功就是让你检举揭发,你知道还有哪些人犯了哪些滔天大罪,必须要查证属实的。

  如果你检举揭发的罪行足够分量,皇帝会留你一条命,至少也会给你个体面,否则你就等着凌迟处死吧。”

  的确,历朝历代对于谋反者下手那是极其狠辣的,腰斩、车裂、凌迟等残酷的死刑基本上都是为谋反之类的重罪准备的。

  郑绅脑海中急速运转着说道:“好,我要揭发。”

  孟忠厚嘴角露出了微笑,说道:“别着急,给你时间让你慢慢想,你可以先写揭发材料,把主要的人和主要的罪行写出来,我就去查。

  在我查的这空档你就写认罪书,把你的罪行交代清楚,这样两不耽误。”

  郑绅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连声答应。

  孟忠厚吩咐把他带回去给他纸笔让他写,半天时间他写了好几页,虽然简单,却也一下子写出了十几个人的罪行。

  拿到这检举材料,孟忠厚看后不由连连倒吸凉气,随后叫郑绅先写认罪书,自己要去请旨。

  孟忠厚进皇宫面见皇帝时,皇帝却正在冲着皇后、贤妃和李清照三个人发火。

  他当然不是因为她们三个做错了什么而训斥他们,而是满朝文武上的折子和随后发生的事让他大为恼火,就差没破口大骂了。

  这还得从几天前说起。

  几天前。

  赵桓在朝会上让所有的文武大臣都对发行纸币以及国家的财政该如何掌控这些问题上折子说明各自观点,大臣基本上都写了,有的还写了洋洋洒洒上万字。

  这些折子源源不断送到福宁殿案头。

  根据赵桓的要求,朱皇后、黄贤妃和李清照帮着赵桓先进行初步审阅,并将有实际建议的折子清出来,并做好批语。

  对那些空洞无物,只会说大话表决心的就放在一边打个圈,表示看过就行了。

  结果赵桓忙完别的事来到福宁殿,看到这堆折子的时候简直哭笑不得。

  因为言之有物,有具体可执行措施的折子只有寥寥二十来份,其余的数百份全都是引经据典的长篇大论发表感慨,完全都是些废话、套话、空话。

  言之有物的二十多份朱皇后、李清照和黄贤妃都看过,写了批语。

  赵桓一一都看了,特别把两府宰执以及六部九卿这些官员的折子都仔细看过。

  除了户部尚书梅执礼等少数几个人能说出些具体举措之外,其他的包括李纲等大臣都没有能说出具体举措。

  这也让赵桓进一步认识到他手下的这些官的确都是正直的官员,但是在经济这一块并不擅长。

  他手里不缺正直的大臣,缺的是理财的官。

  可是,他现在需要的就是理财的官,而且越多越好,他不需要整天之乎者也的大鸿儒,要的是能帮他理财,管好财政税收的专业人士。

  当务之急,还需要无数动财政的能臣来担任全国各州县皇家金行的负责人。

  因为纸币要推广,必须要有专门的皇家金行去做这件事,并且金融管理都要各州县皇家金行去实施。

  比如货币的兑换,收取商业银行交纳的存款准备金,对商业银行进行贷款的发放和贷款应用的监督等等。

  这些都是非常专业的知识,需要有经济头脑,有理财能力的人才能够堪当此任。

  赵桓马上传旨梅执礼和吏部尚书李若水来见自己,告诉他们去跟这二十几个官员集中开个会,问问他们谁愿意到各路州县去担任皇家银行分行的提举。

  李若水看了一下名单,对赵桓说道:“官家,依臣之见,估计没人愿意去。

  这些官员即便知道下面薪水丰厚,甚至可以有很多允许的额外收入,会比在京城有更多的钱,可是他们也仍然愿意留在京城,不愿意到下面去当官。

  朝廷朝野上下几乎所有官员都是这么想的,宁可在京城皇帝身边当个清流官,也不愿意到地方去当一方大员。”

  梅执礼也陪笑,点头说道:“是呀,我们户部每一年派官员下去公干,短期还行,长时间的都求爷爷告奶奶的不愿意去。更不要说把他们派去那儿一干三年了。”

  赵桓冷笑:“谁说干三年了?很可能要干一辈子。”

  梅执礼和李若水都是一呆。

  李若水说道:“那更不会有人去,如果是江南富饶之地,又或者应天府之类的陪都,也许会有官员去,其他州县尤其是偏远的岭南或者川蜀,不会有人愿意的。”

  赵桓说道:“你们先去谈,把谈下来的情况向朕禀报,再作定夺。”

  李若水和梅执礼赶紧躬身答应告退。

  第二天,梅执礼、李若水来见赵桓。

  李若水苦着脸说道:

  “二十多个官员我们一起都谈了,有五六个人勉强答应去江南或者应天府等陪读担任皇家金行提举,至于其他州县,都不愿意去。

  他们还说,如果是犯了什么错要贬官,那他们无话可说,但他们没有错,却要把他们贬到那些偏远地方去,他们觉得委屈冤枉。”

  梅执礼又解释说道:

  “我们反复强调了这不是贬官,可还是不愿意,其实这也好理解,对于京官来说,只要是外派到地方那就是贬官。”

  李若水躬身道:“要不,陛下再给一点时间,臣等再去劝劝这些大臣。”

  “不必了,朕不求着他们!”
  https://www.ishubook.com/shu/108819/4097298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s://www.ishu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ishu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