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心思

  把今天的任务干完,李月娥在小队长那边记了工分,就匆匆往家赶,得回去做饭。

  虽然孩子们一直说让她别再干那么累的活了,但能干的动还是要干的,今天也是领了七个工分。

  她家劳动力现在本就不多,完完全全在生产队上工的,也就她和老二家的。

  老大为信用站工作,每个星期,都得请半天假去开会。要是信用社有事,随时一个电话过来,也得请假去忙活,毕竟领着人家的工资。

  爹虽然也在副业队挣工分,但毕竟年纪大了,又病了两场,虽然好了,但身体早不如之前硬朗了,能干的活有限。

  老头子就更不用说了,脱产干部,大队时不时就有各种事要他去处理,一天中能干个半天的农活,就已经很不错了。

  但一大家要分粮的人可不少,大家都盯着呢,支书家要是没个能干活顶事的,可不得被人说道。

  而且她家现在不止老三是军官了,还出了两个大学生,更要以身作则,不能给孩子们留下让人说道的借口。

  所以,只要不是身体不舒服,李月娥基本都是七八个工分的干。

  回到村子的时候,李月娥远远看着家里烟囱冒着烟,有些奇怪,难道是老头子今天回去的早,先做饭了?

  转头一想,估计是国栋爱芹他们放学了,在帮忙烧水。

  陆凤芹去年已经上初中了,陆家村没有中学,得去公社上。之前一直是走读,每天刘玉枝上班的时候载她一起去,下班再载她回来。

  陆小兰她们考上大学后,陆行军两口子为了让她更安心学习,初二开学的时候,便让她住校了,每周日休息的时候,才接她回来。

  不然每天奔波,路上也得浪费不少时间,更何况,家里还有其他小孩子,学习环境也没有学校好。

  至于吃的,自己带粮带柴去,学校有校工帮忙蒸饭,刘玉枝每隔一天,就会送些炒好的菜去,吃的基本跟家里没啥不同,甚至还更好一些。

  毕竟陆行军两口子现在对孩子的期盼不同了,生怕孩子吃不饱影响了学习,给带去的粮,大米为主,就是给掺的玉米碴子,都是打的碎碎的那种,不是家里常吃的那种大碴子。

  还没进院子,李月娥便听见孩子们“姑姑”、“姑姑”的喊,赶紧跑进去,果然是陆小兰回来了。

  “你这孩子,不是说发电报让你哥去接你么?怎么自个儿就回来了?”陆小兰一直没发电报来,他们还以为她因为特殊原因在京市停留了。

  “娘,我又不是小孩子了,现在通班车了,交通方便了,我自个儿就能回来。到了公社,又有大嫂在。这不,大嫂驮我回来的。”陆小兰迎上去道。

  见李月娥一身泥,又道:“娘,水烧好了,你快去洗洗,大嫂做了饭,今晚大家一起吃。”

  刘玉枝在厨房听见李月娥回来,也赶紧出来,让她先去洗洗,一会儿饭就好了。

  既然老大家的做了饭,李月娥也就不着急了,拿了衣服,便去洗了,陆小兰给打的热水。

  天黑的时候,去上工和上班的都陆续回来了,大家见陆小兰回来都很高兴。

  一家人一起吃了晚饭。

  饭后,一家人坐厅屋聊天,陆小兰把带回来的礼物,拿出来分给大家。

  孩子们的,是一人一个印着图案的铁皮文具盒,盒子里面还印着乘法口诀。

  这文具盒,在羊城都是新出的,更何况是陆家村这样的地方,孩子们拿到后,真是爱不释手,比过年领了压岁钱还要高兴。

  两个嫂子,是一人一块卡其布,让她们自己做衣服。两个哥哥,则一人一双解放鞋。

  三位老人的,除了营养品,还有每人一套保暖衣。

  这保暖衣是从港城过来的,轻便好穿又保暖,国内根本没有得卖,是从二道贩子那买的。不便宜,一套要十来块钱,三套花了她一个多月工资。

  她自己的那套,还是苏茉送她的,不然她可舍不得买,毕竟这衣服也只能穿里面,不能外穿。不过穿着确实十分舒适又暖和,冬天不必穿的鼓鼓囊囊的。

  李月娥看着那薄薄的保暖衣,问:“小兰,这玩意儿穿着能保暖?”拿着都没二两重。

  “能。”陆小兰笑,“别看人家薄,这穿起来保暖效果可不比毛衣差。你看里面,人家是带绒的。”说着,把衣服翻开给李月娥瞧。

  “哎呦,还真是。这薄薄的,竟然还带绒,这羊城的东西,可就是不一样。”

  “这东西可不是羊城的,是港城来的,咱们国内没得卖的。”

  李月娥一听,瞬间觉得手里的东西不香了,“你这孩子,怎么能冒险去买这些东西。”这要是被抓到,大学说不定都不给上了。

  陆小兰摆手,“娘,不冒险,羊城已经不怎么管那些了。那大街上,到处都是二道贩子,买东西都不用躲躲藏藏的,看到了叫过来买就是了。”

  “家属院那些嫂子,也经常在外面买东西,不怕的。”

  跟羊城不同,投机倒把在其他地方,现在还是管的,要买依旧还得偷偷摸摸的。

  自风气放开后,羊城的商品都丰富了不少,许多东西,都从港城偷偷流通了过来。那些东西,可真是比国内的精美先进太多了。

  陆小兰说着,又掏出一个巴掌大小的袖珍型收音机,递给陆伯鸣,“爷,这收音机是我三嫂买给你的。这个可以用电池,走到哪听到哪,十分的方便。”

  李月娥看着这么小的收音机,问:“这东西也是从港城来的?”

  “是。”陆小兰点头。

  “你们俩孩子,怎么胆子这么大,下次可不能这样了。你们可是大学生,这要是被人举报了,到时候学校不收你们了,怎么办?”李月娥不赞同。

  “月娥,甭着急,孩子们自己有分寸。”陆伯鸣倒是不觉得有啥,风气放开了,也未必是坏事。

  陆伯鸣看了说明说,摆弄了一下,发现确实能收听到,而且效果还挺不错。试着揣衣兜里,竟也不影响收听,确实十分方便。到时候可以带地里去,边干活边听。

  自去年那些人被控制后,国家就大力发展广播电台,陆家村这边的信号也好了很多,现在电台节目丰富了,有许多人家也买了收音机,晚上空闲的时候就收听。

  “这东西挺贵吧?”陆伯鸣问。那些那么大的,都得卖四五十,这个这么小巧的,只怕得上百块了。

  “不贵!这东西,是我三嫂托人从港城带回来的。你们猜多少钱?”陆小兰有些神秘的问。

  刘玉枝在供销社工作,最清楚价格,收音机七四年降价后,一直卖47.6元一架。既然陆小兰说不贵,那价格估计跟那些差不离,便试探的道:“五十?”

  “不是。”陆小兰摇头,然后伸出三个手指头。

  “三块钱?”李月娥惊问。

  “娘,你想什么呢!怎么可能是三块钱,是三十块钱。”

  “你这丫头,可真是飘了,三十块钱还不贵?”

  “对收音机来说,三十块钱真不算贵了。你问问大嫂,那些大笨重的,都要卖四十多呢。这个这个小巧,还能随身携带,三十块钱可以说是便宜了。”陆小兰解释。

  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陆伯鸣听说这东西只要三十块钱,不由眉头微蹙。

  这东西要是大量流入国内,国内生产的收音机,只怕就卖不出去了。到时候,国家只怕得承受不少损失。

  他刚才还觉得,风气放开不是坏事。但如果国外的东西,都是这么便宜好用的,只怕大家都会跑去买国外的产品,那到时候,我们国家自己的工厂怎么办?
  https://www.ishubook.com/shu/110973/11600127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s://www.ishu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m.ishubook.com